顧名思義,含油污泥就是混入了油的泥土。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油混入水中只會浮在水面上;但油要是混入了泥土,就會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極其難以處理的含油污泥。油田在油氣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原油從地層中攜帶至地面,在各類容器、大罐和回收水池等地面設施中淤積,需定期清理的污泥;二是油井作業、集輸油管道穿孔和盜油產生的落地污泥。
油田含油污泥的物理化學性質十分復雜,一般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蠟質、瀝青質、膠體和固體懸浮物、細菌、寄生蟲、鹽類、酸性氣體、腐蝕產物以及少量機械雜質、銅、鋅、鉻、汞等重金屬鹽類等,同時還含有苯系物、酚類、蒽、芘等有惡臭的有毒物質。油田的生產過程中還加入了大量的凝聚劑、緩蝕劑、阻垢劑、殺菌劑等水處理藥劑,極難分離和處理。
在沒有現代化處理手段之前,含油污泥一直是油田生產過程中嚴重的環境污染源之一,也是棘手的難題之一。造成問題棘手的原因一是含油污泥體積龐大,二是成分復雜。
過去十幾年間油田開發中由于對環保重視和監督處罰力度不夠、整頓廢棄物能力不足,導致歷史遺留的土壤污染問題高達14300萬噸。同時,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400萬噸的數字在增加。這些含油污泥中石油含量平均約10%~30%,且含有大量復雜成分;不僅造成了石油資源的浪費,且這些危險廢棄物一旦進入井場周邊環境,將對土壤、水源等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石油類在作物體及果實部分主要殘留毒害成分是多環芳烴類。芳香烴類物質對人及動物的毒性極大, 尤其是雙環和三環為代表的多環芳烴毒性更大。多環芳烴類物質可通過呼吸、皮膚接觸、飲食攝入等方式進入人和動物體內, 影響其肝、腎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 甚至引起癌變。石油類物質還通過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污染的轉移構成對人類生存環境多個層面上的不良脅迫。
含油污泥按照《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屬于HW08危險廢棄物,面對這令人頭疼的油泥,企業處理含油污泥的手法曾經一度只有掩埋和焚燒兩種辦法。掩埋就是將含油污泥找個地方挖個坑,做好防滲透后埋起來,這種方法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且容量有限。而焚燒法就是將含油污泥進行高溫焚燒,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廢物減量并焚毀污染物質,還可以回收一部分熱量。但缺陷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燃料,運行成本高。